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技术组组长毛景文:以新技术革命助力资源安全保障
最新动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技术组组长毛景文:以新技术革命助力资源安全保障
2025-09-026

828日,在2025黄金矿业技术大会主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技术组组长毛景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全球找矿勘查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我国找矿勘查技术现状。

毛景文认为,区域成矿规律是找矿部署的指导,矿床模型是具体找矿的指导,先进技术方法是提高找矿效率的关键。他说,在绿地找矿技术方面,要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设备的协同,实现大范围高效探测。这种星空地井立体勘查技术代表现代找矿综合勘查新方向。在棕地找矿技术方面,则要通过三维探测、联合反演与地质建模对矿集区进行立体探测形成2000米以浅立体建模,然后对重点靶区精细勘查,形成1000米以浅高精度矿体刻画。

在红外光谱和遥感技术领域,毛景文表示,使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填图,事半功倍;遥感找矿技术日臻成熟,应用广泛。尤其是从地面到卫星高光谱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大比例尺蚀变矿物的“图谱”合一的难题。“我国在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接收信息的精密仪器和精确判读信息的工业软件等方面仍存短板,矿物光谱数据库缺乏也是制约我国深度挖掘遥感识别矿物组成的一道难题,但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系列装备已接近国际水平。”他说。

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领域,毛景文指出:“目前,我国在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查设备绝大多数来自国外。虽然国内的研发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大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里,亟待市场验证和不断迭代升级。”

在地球化学领域,毛景文表示,我国在元素迁移机制、地电化学、元素活动态、地气测量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三维建模技术领域,毛景文认为,矿产勘查和矿山规划软件对数据点线框式管理,实用有效;使用数据实时更新软件,当与地质填图结合,可以快速评估主要成矿系统,尤其是受后期构造扰动的系统。

在大数据智能挖掘与预测评价领域,毛景文表示,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技术的变革,实现大数据驱动下矿体定位与成矿预测意义重大。“找矿预测是地质找矿工作的一种基本思路和方法,未来找矿预测将从理论找矿、信息找矿向智能找矿演进。”他说。

在绿色钻探技术领域,毛景文指出,随着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加深,许多钻探工程要求环保冲洗液与循环系统。目前,机载钻机快速-低成本,能有效检验找矿靶区;反循环钻普遍使用,能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而智能钻探与远程监控,以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为支柱,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可实时优化钻压、钻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矿产勘查领域的核心体现。

在缪子透射成像技术领域,毛景文表示,缪子透射成像技术是新兴焦点。他进一步解释:“缪子在地表通量固定,可在地下400~600米深度进行大尺度被动成像。隧道内的探测器可以寻找已知矿体及延伸,钻孔探测器可以寻找新的矿体,适合识别大尺度密度异常,如矿体、空洞、富集或破碎带等。”

在深海开采领域,毛景文认为,深海矿产资源被视为未来关键金属的潜在来源,但开采面临技术、环境和监管挑战。全球深海矿产潜在价值估计达20万亿美元,主要针对钴、镍和铜等,用于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我国已经研发深海采矿输送系统可以在60米水深实现2000立方米/小时的输送流量,深海采矿车在4102.8米海底试验成功采集200公斤多金属结核。“深海矿产开采目前处于勘探和试点阶段,国际海底管理局尚未批准国际海域的商业开采许可,计划2026年完成商业开采法规。”他说。

“保障资源安全,利器尤为重要,自主研发找矿勘查装备和测试仪器设备,实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毛景文建议,“相关部门进行顶层谋划,科技人员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标现有国际先进找矿勘查装备和测试仪器设备,形成多个研发团队、实验场地、生产企业的科研-实验-生产全链条,通过边生产边运用,逐渐实现升级迭代,形成国产替代,追随我国家用电器发展的成功之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